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香港的龍生九子藝術雕塑

香港的龍生九子藝術雕塑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品中,有龍生九子的故事,明朝李東陽《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
老二睚眥
老三嘲風
老四蒲牢
老五狻猊
老六贔屭
老七狴犴
老八負屭
老九螭吻
而楊慎所撰的《升庵外集》,龍的九子分別為:
老大贔屭
老二螭吻
老三蒲牢
老四狴犴
老五饕餮
老六蚣蝮
老七睚眥
老八狻猊
老九椒圖

贔屭,音:Bìxì,又名龜趺、霸下、填下,外形似龜,有齒,力大,好負重,在石碑下的石龜為其形象。黃大仙祠入口左邊有贔屭雕塑。

囚牛:形狀為有鱗角的黃色小龍,喜音樂,蹲立於琴頭。這位有音樂細胞的龍子,不光立在漢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龍頭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樂器上也有其揚頭張口的形象。香港未見公眾地方有囚牛雕塑展示。


睚眥:音Yázì,龍身豺首,性剛烈,嗜殺好鬥,刻鏤於刀環、劍柄吞口。香港大部份廟宇內都有睚眥雕塑。
 
上環文武廟內的關刀的吞口上有睚眥雕塑。

嘲風:平生好險,如今殿角走獸是其形象。香港具規模的中式建築群,如黃大仙、青松觀、妙法寺等屋簷上都有嘲風雕塑。
青松觀屋簷上的嘲風。


蒲牢:受擊就大聲吼叫,充作洪鐘提梁的獸鈕,助其鳴聲遠揚。香港大部份廟宇內的銅鐘都有蒲牢雕塑。




狻猊:音Suānní,外形如獅子,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香港只有極小部份廟宇內的香爐有狻猊雕塑。

狴犴:音Bì'àn,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香港未見公眾地方有狴犴雕塑展示。

負屭:音Fùxì,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黃大仙祠有負屭雕塑。

螭吻:又叫鴟尾、鴟吻音Chīwěn,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香港大部份舊中式建築物屋頂主脊上都有螭吻雕塑。
妙法寺屋簷上的螭吻。


饕餮:音Tāotiè,傳說中的一種兇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左傳·文公十八年》上有這麼一段: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香港未見公眾地方有饕餮雕塑展示。

椒圖: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香港大部份舊中式建築物的門上都有椒圖雕塑。


蚣蝮應為趴蝮,性喜水,被雕成橋柱、建築上滴水的獸形。香港未見公眾地方有蚣蝮雕塑展示。

螭,音chī,或螭首,嘴大,肚子能容納很多水,在建築中多用於排水口的裝飾,稱為螭首散水。香港舊中式建築物都有螭雕塑。
志蓮淨苑的螭首散水。


犼,俗稱為望天吼,朝天吼,有守望習慣。華表柱頂之蹬龍對天咆哮,被視為上傳天意,下達民情。又有文獻記載,觀音菩薩的坐騎即為朝天吼。黃大仙祠內的華表上有嘲風雕塑。


貔貅:音pí xiū,又名天祿,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傳說貔貅觸犯天條,玉皇大帝罰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財為食,吞萬物而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文:狂龍居住持
11.05.2014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_it@yahoo.com.hk,或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周奕論攝影境界


周奕論攝影境界

千禧年的時候,我提出攝影藝術的發展方向:“畫面完美,內容深邃,言之有物,回味無窮。”有人調侃說我的提法太高深了,實在難以達到。事實不少有心人正是沿著這個方向去進行探索,黃河清博士就是其中一位。黃河清博士的探索實踐其實比我提出的時間還要早,可以說,我所提出的理想,無非是幾十年來,不少同道中人所尋求的探索方向,在下只不過是將之總結為十六個字而已。
我經常推崇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的:“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境界的探求不獨應用於詩詞方面,其他藝術領域何嘗不是追求更高深的層次?以王國維的說話來印證攝影藝術:“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看看黃河清博士的攝影作品,何嘗不是探求有我與無我,何嘗不是以我觀物、以物觀我,從而昇華,把觀眾帶入一個新的境界。
無可否認,攝影是捕捉眼前所見的一瞬間,但是如何把具像提升為進一步的境界,做到與觀眾對話交流,一方面視乎攝影家的觸覺與技巧,另一方面亦視乎觀眾個人的思想狀態,不少人把這種感觸稱之為“緣”。在此不妨借用友人磊懷兄的近作:“且聽橋旁柳下,唧唧秋聲,為誰分說。”不同的練歷、不同的處境,不同的人物面對此情此景,定當有不同的感觸。

本文來自《黃河清作品》周奕的序言。周奕是攝影家、退休傳媒人、作家、香港史研究者。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討論,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852-8265 1467


2014年2月22日 星期六

梁棠書畫展

梁棠書畫展


畫家梁棠將於228(星期五)至32(星期日)假香港大會堂高座舉行“梁棠書畫展”,展出120幅畫作、對聯作品,包括:《心路歷程》、《寫生——廟街節》、《福建土樓》、《倫敦初雪》、《南極企鵝》、《木刻對聯》。現介紹梁棠的舊作,讓大家欣賞。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_it@yahoo.com.hk,或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朱汝珍的書法




朱汝珍的書法
偶然在一份書法刊物看到一篇文章,談大街小巷的書法招牌,甚是可觀。我依樣畫葫蘆,坐在巴士上留心觀看招牌,走上大街小巷把它拍下來。
寫書法的我也會在友生昌流連,發現它印在盛貨的紙袋招牌字是朱汝珍題字,喜不勝收。在鬧市中的東華三院文物館亦展出朱汝珍題的對聯和牌匾。

《莊子》外篇《知北遊》中,有這麼一段:
“東郭子問於莊子曰:‘所謂道,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東郭子曰:‘期而後可。’莊子曰:‘在螻蟻。’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東郭子不應。莊子曰:‘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正獲之問於監市履狶也,每下愈況。汝唯莫必,無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嘗相與游乎無何有之宮,同合而論,無所終窮乎!嘗相與無為乎!澹而靜乎!漠而清乎!調而閒乎!寥已吾志,無往焉而不知其所至。去而來而不知其所止,吾已往來焉而不知其所終;徬徨乎馮閎,大知入焉而不知其所窮。物物者與物無際,而物有際者,所謂物際者也。不際之際,際之不際者也。謂盈虛衰殺,彼為盈虛非盈虛,彼為衰殺非衰殺,彼為本末非本末,彼為積散非積散也。”
歷來中國書法藝術品都在公眾場所免費展出,如廟宇、岩石上,《水滸傳》的宋江愛在酒家題詩。多姿多綵的大街小巷,各家紛陳的書法招牌,點綴五光十色的塵囂鬧市,愛書法、愛莊子的我猶如劉姥姥進入大觀園,書法題字,領略“何無有之宫”。欣賞藝術品未必要在寧靜不染塵的博物館內。

朱汝珍(1870-1943)原名倬冠,字玉堂,號聘三,別號隘園,清遠八片村人。在縣學考取優廩生後入讀廣雅書院。光緒二十三年(1897)考取拔貢第一名;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鄉試中舉人;1904年甲辰恩科會試,以一甲第二名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被選派到日本法政大學讀法律,回國後先後任刑部主事、京師法律學堂教授,先後創制民法、商法。辛亥革命後,朱汝珍以南書房行走留在溥儀的小朝廷裏13年,1921年參與編修《德宗實錄》,編德宗御製詩文,至1924年停職,其間任北京孔教大學教授,1924 1929年隱於商賈。
1929年移居香港,創辦隘園學院,自任院長;任香港清遠工商總會會長,把會名改作清遠公會,註冊為慈善機構。1931年應聘出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哲學及文詞兩科教授和香港學海書樓主講。1932年,朱汝珍前往長春覲見溥儀,溥儀示意他再事皇朝,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婉言謝絕,旋即回港。1933年任香港孔教學院第二任院長兼附中校長。
當時大磡村是一條以朱姓為主的客家村落,為東九龍一個頗有規模的宗族,曾以500大元的利是,請朱汝珍光臨祠堂,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五百元,可購置十五坑瓦的石屋一座。
抗日期間積極配合抗日團體開展抗日募捐、義演等活動,並接濟抗日戰士。1941年底香港淪陷,朱汝珍組織歸鄉指導委員會,協助同鄉3萬餘人疏散返鄉。1942年避居北京病逝,享年72歲。

朱汝珍擅長書法藝術,師出名家,尤其是楷書,端正圓潤,遒勁清秀。行書疏淡平和,嫺靜爽利,有晉唐遺風。觀賞書法,可從墨觀性情,靜者為性,動者為情,元陳繹《翰林要訣》云: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朱汝珍的字,情有輕重,險麗深淺變化無窮,下筆墨隨筆走,筆墨交融,情感意趣完美統一,給人以美感,書法作品有一定的力度。每一筆每一劃都蘊含著無限的氣韻,整體和諧統一,是一幅美到極致的藝術品,是難得的書法珍品,極具觀賞價值。
我於2013年上半年,由屯門向北走到粉嶺,再南下九龍牛池灣、黃大仙、旺角,然後渡海到跑馬地觀賞朱汝珍墨寶。
現試列出觀賞朱汝珍題字的地點:
屯門“善慶洞”道德亭原有汝珍題聯:“瑤池閬苑傳丹篆,紫府清都蘊德華”。2013年本人到訪時已不見踪影。

粉嶺“藏霞精舍”大門縣掛朱汝珍題“藏霞精舍”匾額,紅底金字。藏霞精舍位於粉嶺祥華邨側。

牛池灣“賓霞洞”於1935 年建成,朱汝珍題“寶覺精舍”門額,上款“民國廿四年孟春吉旦”,下款“朱汝珍謹書”。門聯“寶茲至道,覺彼迷途”。2013年我到訪賓霞洞,朱汝珍墨寶仍是大樓門前的重要裝飾。“寶覺精舍”門額是石刻,淺灰藍底金字,門聯“寶茲至道,覺彼迷途”是石刻淺紅底金字。賓霞洞位於蒲崗村道瓊軒苑側。賓霞洞的《賓霞叢錄》編纂時,朱汝珍又為其封面題字。可惜我忘了垂詢主持人是否仍存有《賓霞叢錄》,未能進一欣賞朱汝珍墨寶。賓霞洞尚存有高劍父等的書畫作品,是塵囂中靜土。


黃大仙祠於1933 年興建“盂香亭”,朱汝珍題“盂香亭”3字匾額,上款“癸酉年季冬” ,下款“朱汝珍題”。對聯“眼前瀛海成三島”,“壼裡乾坤自一亭”;上款“癸酉年季冬”,下款“朱汝珍題”。我於2013年到訪,見“盂香亭” 匾額白底紅字,外加紅框,對聯也是紅字。盂香亭同時亦懸掛有賴際熙等的題字,可惜擺設過多,雅興大減。


旺角廣華醫院內的“東華三院文物館”,大門兩側懸有多幅對聯,藍底黑字的為朱汝珍墨寶,“廣廈宏開橘井杏林資點綴”,“華風丕振靈樞玉版久探研” 下款“朱汝珍書”。走廊盡頭上掛有有朱汝珍題的的橫匾“樂善不倦”,上款“丙子年季冬上澣”下款“朱汝珍書”

跑馬地保良局正門前的牌坊,可以看到朱汝珍題的對聯,步入主樓,牆壁上更滿布楹聯和碑刻。
保良局於1932 年新廈建成,朱汝珍撰書牌樓門聯及“何東太夫人紀念堂” 門聯。在保良局正門牌坊前面朱汝珍的題聯是,上聯:“藉眾擎以作室堂,有奇花繞砌,嘉樹當階,培植要同名節重。”下聯:“師前事而安弱小,看少婦歡顏,孩童鼓腹,追維共仰法規良。”下款“公元一千九百三十年,香港保良局遷建奠基禮成,朱汝珍書”。
何東太夫人紀念堂門聯,上聯:“睹翬飛鳥革,幸獲觀成藉,羣公竭力從持,務以微自質詡。”下聯:“憫婦難童,號,俾皆得所念,前哲苦心締造,相期良法毋愆。” 下款“朱汝珍撰書”
保良局大樓入口內有朱汝珍於1940 年為保良局前座撰書壁聯,上聯:“保民足以興邦,所望推恩加四海。”下聯:“良法原於美意,用先施惠濟孤寒”。上款“民國廿九年歲次庚辰孟冬穀旦”下款“朱汝珍敬撰並書”

《九龍樂善堂特刊》於1939年出版,朱汝珍為其封面題字。
文:狂龍居住持
11.06.2013





2014年我在青山公路屯門段觀賞沿途的圍村牌樓,在福亨村側的李苑公園發現有朱汝珍的墨寶,門樓上的“李苑”二字正是朱汝珍所書。李苑是李氏的私人住宅,位置在今日的“妙法寺”,1945 年抗議屏山機場計劃事件時,理民府臨時辦公地點設在李苑,與受影響村落代表開會。今已拆缷,只留下門樓,即今李苑公園明樓。


20142月,有機會進入東華醫院禮堂,內有朱汝珍墨寶“共懷匡濟”橫匾,上款是乙亥年冬上瀚,下是朱汝珍書。




若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_it@yahoo.com.hk,或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 8265 1467












2013年12月19日 星期四

意大利賽車插畫







意大利賽車插畫
意大利是一個歷史文化多元而且深厚的國家。每天她都全方位的影響著世上幾乎每一項活深入每一個角落,甚至主導了你下一個決定。
無可否認,意大利汽車工業中的著名品牌:法拉利Ferrari、林寶堅尼(Lamborghini)、愛快羅蜜歐Alfa Romeo都是消費所追隨的絕對偶像,成功人仕和知名人仕、富豪熱切爭取的圖騰
賽車是意大利人熱愛的體育活動之一盛名的世界電單格蘭披治賽(Grand Prix motorcycle racing,簡稱MotoGP車手華倫天奴•羅西(Valentino Rossi1979-?)獲得9次世界電單車格蘭披治賽(grand-prize)冠軍,公認為史上最出色的電車賽車手,由於參賽以來成績優異故有“小飛俠”的暱稱。大家可以從今天拍項目中有關他的三十六款冠軍中,分享他的榮譽和風采。
在深厚而煌的歷史文化薰陶下,意大利名插家桂德體(Gabriele Guidetti1952-?)先生運用色彩、線條、和實、構等等藝術元素與賽文化揉合一起。大家公認桂德體先生是一位别具風格的賽車畫家,他擅長於把競賽現場的速度、精神多角度地表現出來。早在八十年代,桂德體先生己經開始為意大利Autosprint和Rombo等運動雜誌提供插畫,配合文章的發表,使內容更具動感。

若對桂德體先生的作品有興趣進一步研討交流,鑒賞、保值、把玩、收藏,討論價格,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852-8265 1467或與Linus Leung先生聯絡,電話:852-6338 7731,電郵: linus@paper-cake.com



2013年12月13日 星期五

鐵血戰神

鐵血戰神
Alfa Romeo 155 V6 Ti DTM
…………………………………………………………………















愛快羅密歐Alfa Romeo155V6 TI DTM跑車模型
比例:1:8
尺寸:640 x 290 x 204mm(包括展示盒).
材料:聚乙烯,塑料。
產地:中國深圳
參考價:5500/

“鐵血戰神”是日本車迷對Alfa Romeo愛快羅密歐) 155 V6 Ti DTM 跑車的暱稱,155 DTM 是近代最為車迷津津樂道的超強快戰駒。她的傳奇性絕不低於任何高級跑車。
DTM是當今世界最富盛名的頂級房車賽,全名是Deutsche Tourenwagen Masters德國房車大師賽),由德國Internationale Tourenwagen Rennen賽事組織於19841994所舉辦,在世界各地房車比賽類型中屬於最高級別。
每年在歐洲舉辦十場分站比賽,每場賽事都緊張激烈、扣人心絃,冠亞季軍之間的差距一般只有百分之幾秒,勝敗變幻莫測,不到最後一秒,都無法斷定勝負。

DTM的參賽車輛,以市售車身為基礎 (也稱為街車),加上大幅度改裝,如碳纖維車身,鈦合金引擎活塞及連桿;每秒可運作高達萬轉,及先進的電子懸掛系統等等,性能幅度直逼頂級方程式賽車。
1995DTM改為國際房車錦標賽(International Tr Chouring championshipITC)。可惜,在過度高科技的賽車改裝及高昂的研發費用等壓力下,ITC 1996年後成為歷史陳跡。2000年後,DTM 捲土重來。
DTM一系列賽事在舉辦的20餘年間,毫無疑問的幾乎都由德國車奪冠,唯一只有在1993年例外,那一年Alfa Romeo 155 V6 Ti 在意大利著名 F1方程式車手Nicola Larini 領軍下,在每個站都能力壓平治的MB-190E 以及寶馬的BMW M3 等高手,最終以絕對優勢奪取車隊及車手雙冠軍,給車迷帶來了一個叫人讚詠的傳奇。
1:8 大比例賽車模形,是市場上非常罕有,因為造工的難道很高。車模的外觀、線條跟原車比較的像真度達到90%。 出品人是屬於香港大埔科技園的一所科技公司(Auto O’car Ltd.),獲得意大利愛快羅密歐車廠的專利授權,限量生產 155台。每台款有獨立編號識別,值得車迷們珍藏擁有。

20141月,香港普藝拍賣公司將會拍賣這部鐵血車神。請留意拍賣行消息。網址:http://www.allarts.net/
文:狂龍居住持


若對產品有興趣或進一步研討交流,鑒賞、保值、把玩、收藏,討論價格等,請發電郵到本人電郵地址:leungpolung@gmail.com,傳真:852-8265 1467或與Linus Leung先生聯絡,電話:852-6338 7731,電郵: linus@paper-cake.com